近日,市民秦女士很发愁:“上小学的外孙小宝(化名)一开学就天天难受,咱也不知道他是真难受,还是装的。”近日,我市中小学结束寒假,孩子们纷纷走进校园,不过,像小宝这样好像有“开学综合征”的孩子,不少。
“一开学就难受”的孩子大小都有
秦女士的外孙小宝上小学四年级,开学前一晚,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家人一起外出赏灯,小宝游玩时喝了一瓶冰可乐,回家又喝了两袋牛奶才睡。
当天半夜,小宝就“闹”起来了。“孩子上吐下泻,眼瞅着都站不动了,只能请假。”秦女士说,刚开始小宝说难受,她还以为孩子是因不想上学而装病,直到他哗啦啦吐起来,一家人才着急了。
“每次寒暑假结束,开学的第一周、第二周,孩子总是难受,经常请假,这到底是咋了?”秦女士不解。
无独有偶。20岁的甜甜(化名)家住瀍河区,大学开学在即,她即将离开洛阳到外地求学。“我不是身体难受,就是心里难受,一想到要离开家就想掉眼泪,不想去上学。”她说。
有些是器质性问题 有些跟情绪有关
“像小宝、甜甜这样的孩子挺多的,不一定都需要治疗,家长也不能直接判断孩子就是在装病。”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儿科主任王毅红说。
这次开学前后,该科接诊一些有头晕、呕吐、腹泻症状的孩子,其中不乏胃肠炎患儿、感染诺如病毒的孩子和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冬春交替时气温变化大,加上假期饮食、作息没有节律,孩子就会变成‘易病人群’。”王毅红说,如果孩子发热,同时呕吐、腹泻次数较多,往往可能存在器质性问题,应尽快就医,对症治疗。
像甜甜这样看起来无精打采、不想动,甚至直接表达“不想上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从舒适假期进入紧张学期确实可能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
家长可以带孩子逛逛文具店,听孩子说说为什么不想去学校,做好情感疏导,必要时可以和老师沟通,让孩子有信心面对新学期。通常这些情绪带来的不适会在一两周内消失,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未有改善或情况加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心理专科就诊
提醒:关爱孩子 不要用错方法
在采访中,秦女士提到,因为小宝腹泻次数多、食欲不好,她为了让孩子“空空肚子”,于是快一天没让孩子吃饭、喝水。
“这咋行呢?关爱孩子是好的,但不能用错方法。”王毅红说,如果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即便吃不下饭,家长也应少量多次给孩子补充淡盐水,以免孩子脱水。可以用两三个手指捏一点点盐放入一大杯水中,“虽然放了盐但喝起来没有明显咸味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