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唠唠痛风那些事儿,别再被“常识”坑啦!
痛风,可不是“贵族病”。
以前,痛风大多是养尊处优的人才会得的病,现在可不一样咯,它已经成了全民健康杀手。我国痛风患者超2000万,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高达35%!“火锅啤酒配烧烤,痛风立马来报道!”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可得注意。
痛风误区可不少,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 痛风=关节痛 不疼就不用治
朋友们,可别以为关节不疼就万事大吉。痛风是全身性代谢疾病,高尿酸血症可是潜伏的“沉默杀手”。即使关节无恙,尿酸长期超标也会腐蚀肾脏、摧毁血管、诱发糖尿病,后果严重。所以,所有痛风患者都要定期监测血尿酸,无症状高尿酸人群若血尿酸>540μmol/L,也得立即启动降尿酸治疗。
误区二 严格忌口就能治好 痛风不用吃药
虽然饮食控制是管理痛风的重要部分,但单纯依赖饮食控制并不能完全降低血尿酸水平。大多数尿酸来源于体内自我合成,因此需要规律使用降尿酸药物。80%的尿酸是体内自产的,不靠药物降尿酸,就是“打地鼠”只打头不管根,白费劲!
误区三 止痛药=降尿酸药 不痛就停药
别把止痛药和降尿酸药混为一谈。痛风治疗分两阶段,急性期用秋水仙碱、布洛芬快速止痛,但无法降尿酸;缓解期需持续服用降尿酸药,否则尿酸结晶会持续沉积,形成痛风石甚至导致关节畸形,后果很严重。所以,降尿酸初期即使诱发痛风发作,也千万别擅自停药。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这才是科学的做法。
误区四 痛风是老年病 年轻人不会得
别以为痛风是老年病,年轻人就不会得。近年痛风年轻化触目惊心,18岁高中生因每天喝奶茶确诊痛风的案例屡见不鲜。熬夜、压力大导致代谢紊乱,把奶茶、含糖饮料当水喝,炸鸡烧烤等高嘌呤外卖依赖症,这些都是年轻人中招的元凶。年轻人忽视治疗,关节破坏速度比老年人更快,甚至可能30岁就丧失劳动能力。
误区五 痛风只有男性才会得?
虽然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绝经后女性患病率也会上升,显示痛风与性别有关,但并非只有男性才会得。痛风不分男女,健康生活才是王道!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需注意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预防血栓,阿司匹林(≤325 mg/day)会显著增加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的风险。此外,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和某些降压药(如吲达帕胺)也会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因此,这类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尿酸水平,必要时调整药物方案。
终结痛风 朋友们要记好这三大黄金法则
饮食狙击嘌呤
红灯食物可别碰,动物内脏、浓汤、啤酒、含糖饮料这些都得远离。绿灯食物要多吃,低脂奶、蔬菜、全谷物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多喝水才能更好地排出尿酸哦!
运动科学减重
可别突击减肥,推荐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肥胖者减重目标是每月减2-4斤,慢慢来,健康最重要!
药物长期管理
尿酸达标后可别擅自停药,坚持服药才能更好地控制尿酸,擅自停药者1年内复发率超60%,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才能更好地管理痛风。
别让误区“结晶”成终身遗憾
痛风不是绝症,但错误认知可会将它变成“不死的癌症”。降尿酸是一场终身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从今天起,扔掉偏见,用科学武器守护你的关节和肾脏,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