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么年轻就是主任医师了啊?”
       “不年轻呀,70后,正是奋斗的时候。”
       那个午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眼科大楼二楼的一间诊室里,马恒哲坐在诊台后,与我对话。
他在想:医生到底要做什么
        马恒哲,该院眼科青光眼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是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外伤及泪道学组委员,精于各种类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诊断及治疗,曾在北京同仁医院、北大医院眼科及卫生部直属北京医院眼科进修学习,2015年获院级外科新技术评比一等奖,发表各类论文5篇。
       “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件事,是医生到底要做什么。”他说。
       青光眼,其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在马恒哲心里,这是自己为之奋斗的专业。
       “我想纠正大众的一个观念。”马恒哲说,好多青光眼患者咨询时都会提到“做了手术就会瞎吧”。其实,导致患者失明的不是手术,而是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青光眼病情。
       在马恒哲看来,预防、诊断、治疗各种眼病,尤其是青光眼,哪怕是难治性青光眼,都是“比较寻常,甚至可以说拿手”的事情,但怎么说服患者接受他的治疗建议,很难。
       “明明用药物就能控制的,却拖到必须手术才来医院;明明可以通过手术保住现有视力的,最终却面临不仅失明还要摘除眼球的境地……每次遇见这样的情况,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马恒哲说,每每这时,他就反复默念这句话——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更多科普和人文关怀,可能这就是医生要做的事吧!”他说。
他在做:门诊、手术,带领病区砥砺前行
       思考,只是思考。工作,才是日常。
       马恒哲所在的青光眼病区,平均每周手术有20多台。
      “每周两天坐门诊,三天做手术,很充实。”他说,遇到复杂的手术,他会和同事们一起认真研判、做好分析和备案,“就像在解题,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我们的题目关乎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我希望我们永远都能得到当下的最优解”。
        马恒哲带领的青光眼病区广泛开展的青光眼治疗手术种类在省内处于前列,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都是常规治疗方法,此外,他们开展的810激光治疗比传统冷冻治疗痛苦小、反应轻、疗效好、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适用范围广,是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最佳选择;他们开展的UCP睫状体超声成形术治疗比传统睫状体光凝治疗痛苦小、反应轻、疗效好,患者容易接受,适用范围广,是一些无法接受青光眼药物治疗及其它手术无法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的最新选择。
       “青光眼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不要漏诊,药物、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很多。关注青光眼前沿治疗技术,和病区同事们一起加油干,努力保住患者的剩余视力。”马恒哲说,他们参与了多种青光眼新药的临床观察任务,适合的患者可以获得最新青光眼临床药物的免费使用,大多是已经在国外上市国内还未上市的新药。
他想说:不要忽视、不要耽误,请给光明一个机会
        最后,马恒哲提醒大家,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得青光眼,一旦出现易疲劳、视物变暗,视力下降等,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
       “起码要测量眼压,不是所有的视力下降都因为近视,不要随便在街边眼镜店配副眼镜就觉得行了,不要忽视、不要耽误,要给医生治疗的机会。”他说,在成语故事中,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在青光眼治疗方面,视力像羊,被狼吃掉以后就回不来了,“如果羊已经被偷吃完了,什么都看不见了,‘补牢’的意义何在?”
       “只要患者及时给我们治疗的机会、给光明一个机会,我们一定竭尽所能。”马恒哲说。